fun88乐天使 | 官方网站

 
【教学参考】高中生物 | “回归教材”看“人体体温调节”

来源:乐天使fun88 时间:2024-10-18
 

人体体温调节 【填基础】

1.体温的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P58“教材”正文)

2.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制: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代谢产热。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而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其散热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的方式进行。体温调节是通过调节上述器官的产热和散热实现的。(P58“教材”正文)

3.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P58“教材”正文)

①减少散热: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

②增加产热:在减少热量散失的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

4.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P58“教材”正文)

5.体温调节主要过程图解:下图为体温调节主要图解,请参照P59图3-9,依次写出图中数字序号对应的文字内容:①当局部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②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③神经—体液;④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散热增加;⑤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⑦神经—体液;⑧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肌肉和肝等产热增多。(P59“图3-9”)

图片

6.体温异常: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高。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P59“教材”正文)


【写长句】

1.皮肤的辐射散热是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蒸发散热主要是指汗液的蒸发。(P58“教材”)

2.人通过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舒缩)和行为性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而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行为性调节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请用“文字、→”写出温度变化引起人体行为性调节的过程:温度变化→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传出神经→行为性体温调节。(P58“相关信息”)

3.从热量来源和去路分析,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和散热的特点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机体产热增多,散热也增多。(P58“教材”)

4.神经-体液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P58“教材”)

5.带婴幼儿看病时,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这是因为: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P58“旁栏思考”)

6.皮肤在体温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皮肤中的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皮下脂肪层隔热,减少热量散失;汗腺产生汗液,汗液蒸发散热。(P59“图3-8”)

7.温度降低时引起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以及温度升高时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都是非条件(条件、非条件)反射。请用“文字、→”补全图示内容:温度降低→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或立毛肌或皮肤毛细血管等)。(P58“教材”、P59“图3-9”)

8.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请写出其反射过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P59“图3-9”改编)

9.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P59“图3-9”改编)

10.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汗液的分泌增多等途径实现的。(P59“教材”)

11.体温升高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体热产生量超过其散发量,致使体温暂时升高或超过正常最高水平。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在很多急性病中,发热可以代表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这属于体温升高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如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使病人出现烦躁、幻觉甚至抽搐等,这就是体温升高有害的一面了。第二种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不存在有害或有益的问题,因为这种体温升高经过短时间休息后便可恢复至正常体温水平。低体温对机体极为不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但另一方面,利用低温对机体影响的某些特性,降低体温又成为一种医疗手段,尤其对重要器官的保护有重要意义。(P59“旁栏思考”)

12."春捂秋冻"有益健康的谚语,大意是春季适当缓减衣物,秋天适当缓增衣物,有利于健康。该谚语中的科学道理是:我国北方,春季通常是由冷转暖的过渡期,一天之内室内外温度变化较大,适当缓减衣物,使机体逐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利健康。秋季是从暖到冷的过渡阶段,适当缓增衣物,接受一定的防寒锻炼,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利于提升防寒能力。"知冷知热"不会生病,大意是人应该注意环境的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可预防生病。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看,注意环境冷热变化,防寒避暑,有利于预防疾病(P62“拓展应用T1”)

13.对于高热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的辅助降温措施有:适当撤减衣服、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至少写出两点),对高热不退的病人不能(能、不能)加盖棉被。原因是: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P64“选择题T1”改编)

14.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大量出汗时,下丘脑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中暑后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调节的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2021·海南卷,T16改编)

15.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加,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增强。[2017·全国卷Ⅱ,T30]


【辨正误】

1.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就是热觉感受器。(×)(P58“教材”)

点拔: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分布有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2.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促进骨骼肌颤栗和毛细血管收缩。(×)(P58“教材”)

点拔: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骨骼肌颤栗和毛细血管收缩。

3.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体液调节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P58“教材”)

点拔: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

4.寒冷环境中,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属于非条件反射。()(P58“教材”)

5.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抵抗力降低。(×)(P59“旁栏思考”)

点拔:一定限度的发热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可提高病人的抵抗力。但是,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

6.因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引起的体温升高不存在有害或有益的问题。()(P59“旁栏思考”)

7.降低体温对重要器官的保护有重要意义,这说明低体温对病人是有利的。(×)(P59“旁栏思考”)

点拔:低体温对机体极为不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对重要器官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只是利用低温对机体影响的某些特性,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应用时的优点。

8.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得以稳定。(×)(P62“概念检测T1”)

点拔: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产热等于散热,使体温得以稳定。

9.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P62“概念检测T2B”)

点拔:出汗时体温保持稳定、热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10.人体因剧烈运动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P62“概念检测T2D”)

点拔:出汗后体温保持稳定、热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