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以孕期作为情境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与高级输出。
学生阅读关于排卵周期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 (E2)和孕酮的资料,并对照图 2,思考完成以下 3 个问题。

1)绘制排卵周期中各腺体和激素的分级和反馈调节关系图。
2)月经开始后到排卵前,FSH 和 LH 开始逐渐升高的原因。(低浓度的雌二醇和孕酮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引起下丘脑分泌的 GnRH 刺激垂体产生 LH 和 FSH,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成熟。)
3)即将排卵前,雌二醇达到最高峰,FSH 和 LH 也达到分泌高峰,思考它们之间的调控关系 (正反馈机制)。
第 1 个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类比能力,与甲状腺激素调节类比。第 2 个问题是性激素调节过程中负反馈调节的分析应用,第 3 个问题在认知冲突中构建新的正反馈机制,逐步指导学生完善性激素分级及反馈调节模型。
教师出示孕前和孕中的 FSH、LH 和 E2 的激素水平对比数据(表 2)。
探讨:孕妇不能在孕期再次实现排卵、受精、着床,无法怀上第 2 个婴儿甚至更多婴儿的原因是什么?(E2 在孕中急剧升高,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 FSH 和 LH 急剧降低,无法促进卵泡的成熟和排卵。)
设问:急剧升高的 E2 来源于已形成的胎盘,这种单胎生殖机制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保证资源集中于少数个体,后代存活率更高,质量更优。)
设问: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正反馈调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机体以负反馈调节还是正反馈调节为主导?为什么?(负反馈调节是稳态维持的前提,而为了适应更复杂多变的环境,某些特定极端情况下需要正反馈作用来不断加强生理效应。内稳态和多变的外界环境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该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用进化与适应观理解内稳态的调节机制,认识到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