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爱的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做出以下两点改变。
(一)比起讲道理,学会倾听更有效
很多时候我们向别人倒苦水,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并不是真的需要对方提供多大的帮助。只要对方能够接受、容纳我们的情绪,倾听并表达对我们的理解,这就够了。但是如果对方不但看不到我们的感受,还要讲一堆道理,甚至评价或批评,那么无论这些道理多么珍贵,评价多么真实,我们都会觉得被忽略,感到孤独,甚至还会有受伤的感觉,进而可能再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和孩子们沟通时也一样。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有时为什么没法和孩子交流,是否自己讲得太多,而听得太少?
那么如何做好倾听呢?首先,放下手机,学会眼神交流,坐下来谈,总之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与尊重;其次,理解孩子由于年龄和阅历有限可能产生的偏见或者误会,不要试图灌输你的观念;最后,要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表示肯定。对于孩子的偏执观点,不要急于纠正,也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话,对孩子讲得有道理的地方,无论多么不赞同他们的想法,都请耐心听完。
心理学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 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从倾听到认同,再到提出建议,这样的父母容易让孩子更好地打开心扉。
(二)比起提建议,回应情感更重要
武志红指出:“父母不是不懂得孩子,而是忘了曾经自己也是个孩子,也曾深深渴望被懂得、被回应。”
看见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回应他的需求,而不是给予一堆的整改意见,更不要随意用“大人都是对你好”的言论标榜建议的合理性。比如,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要去拿一个几米外的玩具,她要坚持自己完成,这时父母爱的表达就是悄悄站在身后,张开双手,守护着,看着她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当她真的摔倒时,安慰她,鼓励她,再次陪她一起完成。孩子长大后也一样,他们可能会经历很多挫折,他们需要的是家长看到他的目标,陪伴他去经历,并且在旁边给予积极回应,在他需要的时候适时给予帮助和建议。其实我们也有情绪化和缺乏理智的时候, 当我们一味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去要求孩子,也就只是为了捍卫父母的权威而已。所以,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提供过多建议,而是在家庭中理解和回应彼此的情感,以及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建议,这才是更好的选择。
当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感受时,慢慢地我们也会发现,亲子对话更多了,语气更缓和了,家庭氛围也更和谐了。因为,父母用心培育爱,孩子就沐浴在温暖的港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