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经过短暂的休整,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不知道大家在十月初的国庆假期里,是否合理利用了时间,是否完成了假期前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否劳逸结合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十一假期呢?在经过这一阶段的学情检测后,大家是否针对自己在这次考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对学习计划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呢?
高尔基曾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安排得恰当,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而时间安排得不恰当,将会对自己的时间造成极大的浪费,甚至有可能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科学安排时间的“三原则”。一、全面原则:在安排时间时,我们既要考虑学习,又要考虑休息和娱乐。当然,在学习时间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二、合理原则: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适合记忆和思考;有的同学则晚上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同学们应根据个人情况,结合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三、高效原则:一般来说,文理交叉学习效率较高,如复习一会儿语文,再钻研一会儿数学题,之后去背诵英语等。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不妨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以此给大脑“热热身”。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碎的时间里完成,做到见缝插针、高效利用时间。
下面我们来说说学习时间中至关重要的课堂时间。课堂的时间安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注意力的安排。我们都清楚,精神在45分钟内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并发现自己存疑之处。当老师在讲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时,精神可适当放松,但当老师开始分析重难点时,我们必须全神贯注地聆听。二是对听课和记笔记这两者的安排。听老师讲课比记笔记更为重要,我们切不可因为记笔记而忽略了老师所讲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记笔记。我们的课堂笔记,不应该成为老师板书的复印件。书上有的内容,可以直接在笔记本上标注页码,老师补充的和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部分,才是记录的重点。有时候内容多,来不及记,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个记前半段,一个记后半段,课后再互相补充完整,这样就能做到听课和记笔记两不误了。
晚自习时间也是学习时间中的重要部分,针对晚自习的时间安排,“三个三分之一”原则老师们一定强调过,在这里我再简要复述一下。晚自习的前三分之一段,应该用来复习一天所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笔记或教材中的重要词句遮挡起来,然后进行填空,以此检测自己有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当将各门科的知识点过完一遍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第二个阶段的三分之一——完成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不要再翻看教材和笔记,实在有不清楚的,等这门科的作业全部完成后再翻书查看。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写作业的效率,又再次检测了自己对于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的三分之一段,则应该用来预习第二天的课程。预习不能简单理解为看书,应有标注、有圈画,甚至做一些预习作业。预习关系到上面所讲的上课时注意力的安排,也关系到我们掌握新知时的状态,万万不可忽视。另外,如果今天某个环节进行得较快,还剩一些时间,我们可以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课外作业来提升自己。
最后,关于休息和娱乐时间,有几句话要提醒大家。在休息时,我们不能光靠睡觉,而要留一部分时间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尽可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阿尔贝·加缪曾说过:“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同学们,让我们把握好当下,合理安排时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