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88乐天使 | 官方网站

 
 
【具体活动】阅读之我见--高二(13)班周语涵在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来源:乐天使fun88 时间:2020-10-1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我是高二(13)班的周语涵。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聊一聊阅读这个话题。

在十一假期里,想必大家参加了不少聚会,品尝了各种美味佳肴。然而饱口腹之欲固然重要,精神上的食粮亦必不可少。这食粮,便是阅读。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润物无声。任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想必这便是一颗在阅读中滤去浮躁的心应有的样子。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使人归于宁静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此为读书,一次精神的跋涉。

阅读的力量常常不是通过肉体感官体现,而是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书中有人,人在书中,书人合一。这“人”,是作者,更是读者。读《巴黎圣母院》,在道德与罪恶的夹缝中,给美的分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读《史记》,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各色人生,促使我们思考美与恶,生与死;读《少年维特之烦恼》,纯真的青涩之恋引人遐想;《飞鸟集》流露的是博爱与仁慈,《随想录》盛不住忧伤中的奋进……文字之美,滋长在广袤无际的自然,成熟于日趋饱满的社会,蔓延至走出荒芜的人心。遍览古今中外,我们得以在书页与心灵的碰撞中靠近本真生活。

文明的降生,使人类走出了蛮荒;文字的眷顾,使人类拥有了自己的历史。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思想的穷人,阅读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书籍之美,美在未知。翻开扉页,便是一次登峰之旅。山巅风光无限,唯有敢于攀援者知。如果说已知是种存在,是事实,未知则不断地修正读者认识的偏差,反复校正前路的风景,引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走向。杂文家陈四益曾这样说 : “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多读书,就会更多地懂得先前的事情,使自己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

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走出自我的狭小,在历史长河中,触摸时代的脉搏。当我们在阅读中思考,流连于每一条真理、每一个美好思想、每一幅富有震撼力的场景,那正是将“小我”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想与信念之时。因而,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只在于明智,也不仅在于“立言”,更在于一步步引领我们登上险峰,领略境界的高远与胸襟的开阔。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不老,精神不朽。

在当代,阅读所承载的是个人期许,更是一份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那么,该如何以薄如蝉翼的书页,担负起生命的重量呢?

碎片化时代,你的时间已经被小红点、刷屏、头条,分割的七零八碎。这些东西,会给你带来及时反馈,促使脑部多巴胺的及时分泌,满足自己猎奇、娱乐的欲望。看一个笑话,不用心去看,潜意识就能让你哈哈大笑。然而在学习阅读时,就不能顺着潜意识走,别让消磨时间、娱乐意识作为你的读书目的,要有意识控制潜意识的方向、速度,不能被潜意识带偏了。也就是说,要用心来读书——刻意的控制潜意识,有意识的读书。在宝贵的、有限的碎片化时间里,通过读书让自己有所收获,让自己的时间,花费得有价值。

胡适先生谈到为什么读书时提到:“因为要读书而读书”,听起来有点拗口,胡适先生解释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只有去读书,读书愈多,则所能读的书愈多”。阅读,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掘并超越自我的过程。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而读书所能激发的,就是一个鲜活的灵魂。如孔孟之言,在古代奉为圭臬,近代视如粪土。直至今日,依然各执己见,尚无定论。但我尤喜欢这段尚无定论的时刻,对一个人来说,或许思想的稳定性是立命的根本,但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思想如果太稳定则如一潭死水,不起波纹,则如密尔在《论自由》里所说——则将殆矣。“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胡适也这样打趣道:我们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什么程度,也要知道他们傻到什么程度。阅读时,不盲从,不迷信,方为正道。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这样的一段文字:

“你们读书时须开放心胸,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

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

或者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合,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是读书的兴味。”

这是林语堂先生赋予读书的艺术之美,也希望成为各位闲暇之际的阅读状态。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