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迎着晨曦和大家站在一起,让我感觉到又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这里作为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欺凌、暴力而失去它的美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今天我们就“校园欺凌”这个问题和大家谈一谈。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被曝光。有的同学可能还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同学之间小打小闹再正常不过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这里,我要着重纠正一下这些错误的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校园欺凌行为导致了被害人受伤、死亡的后果,也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
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身体欺凌——以一种不当的攻击性方式反复地对他人进行殴打、踢踹、绊倒、阻拦、推搡、触碰、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
2.语言欺凌——起绰号、谩骂、侮辱、造谣、指责、嘲笑别人;写侮辱性的文字;语言攻击或侮辱其人格;中伤、讥讽、贬抑评论他人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家人或其他。
3.社交欺凌——人际互动中的抗拒、排挤与孤立;分派系结党孤立、诬陷或排挤他人;同伴间的情绪虐待,如冷暴力;恐吓、威迫某人做不想要做的;威胁、命令某人;当众给某人难堪。
4.网络欺凌——在网站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分的言论;利用网络造谣传播消极谣言。
二、校园欺凌有哪些特点
从全市我们检察机关办理的相关案件情况来看,校园欺凌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校园欺凌具有普遍性。校园欺凌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在世界青少年成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于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国家。
二是涉案罪名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聚众斗殴等几类,伤害类和侵财类案件所占比重较大。
三是被害对象以“老实学生”为主。大部分受欺凌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的特质,就是“老实、胆小”,部分“好学校”的学生也易被侵害。
四是行为具有反复性。学生间的偶尔捉弄、开开玩笑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较常见,但欺凌行为一旦发生,就会反复出现。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
五是校园欺凌往往比较隐蔽。校园欺凌往往很难发现,而且实施欺凌行为一般会选择较为隐蔽的地方,如学校寝室或上下学路上,如有一起寻衅滋事案件,发生在上下学的路上,欺凌者向路过的学生通过威胁、暴力索财,每天索要一点点,受害学生因为害怕不敢告发,家长和老师通常也很难判断孩子是否遭遇到欺凌。
三、校园欺凌有多可怕?
1.对于欺凌者的危害
欺凌者并不是胜利和强势的存在,当他成为欺凌他人的人时,并不会获益。相反,欺凌者在欺负他人时可能会体验到强烈的愤怒、羞愧、罪恶感等。 很多欺凌行为的实施者同时也有可能是被欺凌的对象,可能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模式,在长大后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为,违法犯罪的几率就会增大,他们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步入歧途。
2.对于被欺凌者的危害
对于被欺凌者,校园欺凌的消极后果不言而喻,校园欺凌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双重伤害,他们遭受的消极行为,会给他们留下阴影。失眠、心理失常、感到缺乏自信、影响正常学习、严重行为问题,以上这些身体、心理以及行为上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引起随后愈加严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对于旁观学生的危害
当欺凌发生时,经常有更多的人参与欺凌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决定导致欺凌的发生。旁观者实际也是欺凌方程式扩散的另一种元素。对旁观者来说,欺凌行为会在他们心中埋下隐患的种子。一旦有些事情激发了他们内心隐藏的那部分,他们很有可能会做出消极行为。
四、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都应该向校园暴力说不!那么作为在校学生,我们该如何面对校园欺凌呢?
1.寻求帮助:在面对欺凌已无可避免、且事发时无法求助时,要教孩子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不要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去反抗,反击,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事发后,不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行为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当自我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的事实,应该主动积极的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规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执法机关等。
2.保护自己: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的正当合法并且有效的保护自己,逃避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后续的成长问题。性格的养成是众多小事件慢慢的积累而成,一个逃避问题的孩子,始终会遇到无法逃避的生活。
3.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校园欺凌表象上的伤害大多来自肉体,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不会是被欺辱的对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团结同学:统计显示最容易受到学校欺凌的孩子大多是孤单的,不能与其他学生很好交流的孩子。他们在学校中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关注,所以最容易成为被欺凌者。团结同学是指融于一个平等的圈子,而不是降低自己巴结别人。
5.树立自信:不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将被欺凌当做命运,不要自卑。在行为上思想上强大自己,不去畏惧凌霸,让孩子懂得面对欺凌,站在他身后的不仅仅是学校,老师,家长,同学还有法律!!旁观者叙述的并不是被欺凌者的实际情况,但是被欺凌者可以去学会复制旁观者的所作所为。
最后,我送给大家几句话,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在心中,正确的面对校园欺凌。
欺凌者——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周国平
被欺凌者——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旁观者——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儿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马克·吐温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反校园欺凌,共建共享和谐校园。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