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88乐天使 | 官方网站

 
 
【推荐阅读】2025年高考九科全国卷试题评析

来源: 时间:2025-06-13
 
语文





2025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一卷、全国二卷两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注重基础考查,着力思维赋能,彰显学科优势,促进学生成长,充分发挥高考的正向引导作用。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价值引领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同时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广泛取材,巧妙设题,充分体现了以文化人的鲜明导向。


1.述往思来,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2025年高考语文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卷之中。


全国一卷阅读Ⅱ的两个文本,引导考生不忘历史,从民族和国家浴火重生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文本一选自作家老舍所著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小说讲述了鼓书艺人方宝庆等人在抗战中流亡播迁的遭际,将他们的命运和前途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寄寓了老舍对时代的深刻观察和对历史远景的展望。文本一为小说开头部分,描摹了难民们心力交瘁的逃难过程。文本二选自《我为什么离开武汉》,节选的是老舍自述以文报国志向的部分。两个文本能够让考生体验抗战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作家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担负历史重任的使命感。


全国一卷的作文试题以组合性材料的形式出现:


全国一卷作文“民族魂”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即来自同卷阅读Ⅱ文本一《鼓书艺人》,展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温情;材料二来自艾青名篇《我爱这土地》,以“嘶哑的喉咙”隐喻苦难中的呐喊与不屈;材料三是穆旦诗作《赞美》中的名句,通过“带血的手”与“起来”的姿态指向集体抗争与民族新生。三则材料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交织,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奔走呐喊、救亡图存,再到振兴中华、民族自强的叙事背景与阅读语境,为考生提供多维度的立意空间,引导考生在理解材料内涵、获得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与感悟进行写作。考生可以从审美体验出发,思考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形成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体认。


2.扎根本土,弘扬传统美德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精心取材,挖掘其中蕴含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在考查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的精神浸润。例如,全国一卷阅读Ⅳ选取北宋王安石的七律《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作为阅读材料。这是诗人在收到朋友赠送的石砚及赠诗之后写的一首唱和诗,诗歌从石砚的“坚”联想到友人的“心”,表达了对身处逆境的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通过此诗,考生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彼此之间的交往,感受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尚情操,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试题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阐发了其中重要思想理念的时代价值。例如,全国二卷阅读Ⅲ的两则材料就涉及对古人“孝道”的思考和理解。从材料一中可看出,郗愔极为孝顺,又忠于王室,符合古人心目中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其子郗超尽管才干过人,且对自己的父亲极为孝顺,但他不忠于王室,追随桓温谋划废立之事。材料二中东坡先生比较父子二人的行事,提出“君子之孝”“小人之孝”之别。在古代社会,大孝即是忠君爱国。郗超只知孝顺父亲,而于大节有亏,他的“孝”属于“小人之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此,两则材料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可以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恪守正道。


3.以美育人,促进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美育“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025年高考语文命题深化内容改革,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并将美育与其他教育相融合,引导考生全面发展。


试题充分挖掘和运用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美育资源,引导考生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例如,两套试卷的名篇名句默写题推出了为图画配古诗文的新题型。全国一卷第3道默写题给出的是一幅以莲花为主题的图画,全国二卷给出的是一幅山、水、舟构成的图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画面,写出与之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这种题目让考生在审美鉴赏中调动自己的积累,富有亲和力。全国一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一段关于谐音双关修辞的材料,第21题给出两幅民间剪纸的图样,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一幅说明寓意,并从图画构成和谐音两方面进行简单解释。选取剪纸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设题,既增强了趣味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考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全国二卷阅读Ⅱ中市井奇人荆元擅长弹琴,琴声神韵天然,能够吸引鸟雀谛听,其中的“深微之处”又能使听者“不觉凄然泪下”,生动表现了音乐带给人的艺术感染力。


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将价值观的引导渗透到考生的审美过程中,使考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例如,全国二卷阅读Ⅳ选取宋之问《咏省壁画鹤》和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两首唐诗,二诗皆以壁上所画仙鹤为吟咏对象,诗中的鹤都栩栩如生,但一则留恋帝王恩泽,一则超迈凡俗。第16题要求考生比较两首诗歌在主题、风格上的不同,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能够具体感受两首诗作中鹤的形象差异,领会诗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分辨他们不同的价值追求。


二、夯实语文基础,彰显学科特色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和阅读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学生开展学习和今后从事各类工作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成长至关重要。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积极衔接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增强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


1. 正本清源,倡导优良文风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致力于正本清源,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表达观念,做到“修辞立其诚”;同时注意锤炼语言,力求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全国二卷阅读Ⅰ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文章立场鲜明地批判了“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大力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观点明确,说理透彻。材料二摘编自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讨论“消极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