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 Portrait,Henri Rousseau,1890,National Gallery, Prague
1908年11月的某一个晚上,毕加索举办了一场几乎在所有讲述现代绘画历史的书籍中都会被记录的家宴。
这场聚会竟是毕加索专门为当时的业余画家卢梭而精心准备,大约有30多位巴黎的各界精英出席。作为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星期天画家得以获此厚待,卢梭自然十分惊喜,但这样的安排似乎在他的意料之中。尽管作品常常被主流画界嘲讽诟病,卢梭一直坚信自己终会名垂青史,所以在毕加索的宴会上,他衷心地感叹道:
我和你是当今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你属于埃及风格,而我则走现代路线。
You and I,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artists of the age - you in the Egyptian style, and I in the modern one.
Portrait of Henri Rousseau, 1910, photograph by Pablo Picasso, Musée Picasso, Paris
这是毕加索为卢梭拍的照片。此时的卢梭64岁,意气风发、稚气十足,和他的作品一样一样的。
卢梭何许人也?
亨利·卢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 1844年出生于法国拉瓦尔,家境不太富裕,小时候曾随父母颠簸躲债,高中毕业后曾在律所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因卷入官司逃到军队服役四年。1871年开始进入巴黎海关工作,成为了一名收税员直到退休,在他进入画坛以后,卢梭常常被戏称为“海关长官”(Customs Officer,尽管他从未升职到这个级别)。卢梭40岁开始尝试正式的创作,并每年提交作品参加展览。49岁退休后得以全职绘画,由于养老金比较低,有时候他还去街上拉小提琴卖艺来补贴家用。
就是在这样看似碌碌无为的人生里,卢梭创作出了充满童趣的奇幻梦境,并影响了非常多的先锋画家们。
其中,丛林是卢梭最重要的题材。
Tiger in a Tropical Storm (Surprised!),1891,National Gallery, London, England
这是卢梭公开展出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他丛林系列的起点。
对老虎神态的刻画以及紧张气氛的烘托,卢梭应该是受到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影响。德拉克洛瓦在描绘动物猎杀场景方面造诣很高。
同时,作品的平面化处理也看得出一些浮世绘的特征。用密集的直线来表现暴雨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参考日本画家歌川广重。了解更多浮世绘作品,点击浮世绘:日本绘画之灵魂。
Sudden Shower Over Shin-Ohashi Bridge and Atake, Hroshige,1857, Brooklyn Museum, New York
最为出彩的,还是他善用多层次的绿系色彩来塑造茂密的丛林质感以及好玩的自创探索比如用银色细线来表现闪电。
可惜的是,主流画界并不买账。很多评论家嘲笑卢梭,使得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再涉及丛林题材,时隔十多年后才重新开张。
The Hungry Lion Throws Itself on the Antelope,1905,Fondation Beyeler, Riehen, Basel, Switzerland
《饥饿的狮子》是卢梭“重返森林”的第二件作品,曾与马蒂斯、德兰的作品一起参加了巴黎1905年的秋季沙龙,也是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横空出世的一场展览。据说,其实是卢梭的饿狮催生出了“野兽派“这一叫法,尽管他本人压根不是马蒂斯们一伙的,但竟然歪打正着地使马蒂斯躺了枪。
在构图和色彩表达上,此时的卢梭更加成熟了。他自己还写了一段画的解读非常生动(容我再添油加醋一番):
饥饿的狮子扑向羚羊开始狂咬,豹子在一旁急切地等待着一杯分羹,猎鸟已经各自从可怜的羚羊身上撕扯了一条血肉。羚羊流着绝望的眼泪。猩红的夕阳落下。
The lion, being hungry, throws itself on the antelope, [and] devours it. The panther anxiously awaits the moment when it too can claim its share. Birds of prey have each torn a piece of flesh from the top of the poor animal which sheds a tear. The sun sets.
卢梭,既为鲜活的自然和生命血脉喷张,又为弱肉强食的惨烈结局而悲天悯人,虽然作品乍一看很像是童话故事的插图,但内涵还是饱含了成人思维。
虽然传统的画评人们不太喜欢卢梭,但先锋画家们还是很看好他。我们之前在介绍抽象绘画简史的时候曾提到过一位重要代表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他和他的妻子联合创建了俄尔普斯主义画派(Orphism)。他的母亲也是爱画之人,1907年给卢梭下了个订单,后来就有了非常著名的《诱蛇者》。
The Snake Charmer, 1907, Musée d"Orsay, Paris
卢梭营造的画面是他通过德劳内夫人口述的阅历想像而成。不对称的构图、背光的设计、既精确又幼稚的笔法,这些都是《诱蛇者》值得称道之处。他将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方式启发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1910年,卢梭完成了他的最后一幅作品。虽然他的逝世有些突然,但这件画作所集聚的卢梭元素似乎也足够成为他绘画生涯的圆满句点。冥冥之中或有安排。
The Dream ,1910,MoMA,New York
在这个丛林里,卢梭几乎画上了所有他曾画过的热带植物,和他喜欢的动物,还加入了他引以为傲的诱蛇者的形象。斜躺的裸女是卢梭对古典主义的致敬,虽然他不曾受过系统性的美术教育,但也常常去卢浮宫等博物馆临摹文艺复兴的大师。
尽管当时的卢梭正在追求一个店长助理,但这幅画里面的女子却是他年轻时候的情人。显然晚年的卢梭在此时已经在回顾和梳理他的往昔。
为什么是斜躺在沙发里?因为这是女子梦中的丛林,想必也是卢梭的梦境。他为此又作诗一首:
Yadwigha in a beautiful dream
Having fallen gently to sleep
Heard the sounds of a reed instrument
Played by a well-intentioned [snake] charmer.
As the moon reflected
On the rivers [or flowers], the verdant trees,
The wild snakes lend an ear
To the joyous tunes of the instrument.
在卢梭最后五年的创作岁月里,他完成了20多幅丛林题材的作品。时光悄然流逝,他依然心怀自然。对丛林的向往是卢梭的毕生的梦想和永恒的主题。
In a Tropical Forest Combat of a Tiger and a Buffalo, 1908-1909,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The Waterfall, Henri Rousseau,1910,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很难想象,如此热衷于描绘热带丛林的卢梭,一辈子不曾离开过法国。他对自然生物的理解都来自于周末在植物园、动物园和博物馆的流连。他曾说: